(相关资料图)
记者:张淑玲
最近,预科院小区改造出了一处能存放上百辆电动自行车,并可供40余辆车同时充电的车棚。别看这个地处边角空闲地的车棚,它的前身是一处闲置多年的杂物棚,潘家园街道南里社区预科院小区采用创新性办法,在居民、充电桩运营方、小区所属单位及物业等多方之间搭建桥梁,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让杂物棚华丽变身,解决了小区电动车进楼充电的问题。
居民正在使用充电设备给电动车充电,上楼的顽疾解决了。
7月15日,记者来到预科院小区探访。进入大门右转,可见一座百余米长的自行车存车棚。棚内停车并不多,打扫却十分干净。车棚南侧墙下,一名物业人员正弯腰拔除墙根下刚长出的杂草。从车棚再向前行,便是半年内华丽变身的电动自行车棚:车棚看上去并不大,简洁的金属支架,白色半透明棚顶,数十辆电动自行车排列棚内,有的正在充电。一名正推车进棚充电的居民告诉记者:“这里充电很方便,也安全,关键是还化解了邻里矛盾。”
矛盾从何而来?据南里社区服务站站长闫海燕介绍,该小区自2021年开始就有居民不断致电12345热线,称有人拎电池或是将电动自行车推上楼充电。“12345派单一件接一件,一周内光协调的活儿就干不完。”
治理电动自行车上楼顽疾,从根本上还要解决充电桩装设的问题。但在预科院小区安装充电桩,可不是一件简单事儿。原来,这个小区物业属于单位内部服务部门,无法订立相关合同,无法收取充电费用。南里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召集小区物业及所属单位,就现场施工、接线、取电及电费收取等问题多次召开会议,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装设寻找解决路径。南里社区工作人员还想了很多办法,甚至想到引导居民前往隔壁小区借用充电桩,或是前来居委会充电等,但这些终归不是最便民的办法,如果长此以往,居民的诉求仍会升级,事情解决得也难圆满。
充分了解居民们的顾虑和诉求后,潘家园南里社区党委书记贾彦君等人又多次同相关单位协调沟通,最终确定由充电桩运营方、居民及小区所属单位签订协议,居民扫码充电,电费直接交至运营方,再由运营方将该类费用核算后转交单位及物业。
充电的地点就选在了小区一处闲置多年的杂物棚。充电桩建好后,车棚马上投入了使用。然而,入夏的第一场雨,大家发现棚子竟然漏雨。风吹雨打,雨水淋在充电桩上,居民们又心疼又担心,12345热线接到的投诉电话又多了起来。有的居民直接找到居委会,要求尽快修复漏雨的车棚。
最终,潘家园街道对该车棚立项,将车棚更新工程专门纳入改造项目,为居民装上了新车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