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此次降准是为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2018年以来 一共降准14次
央行表示,将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3月初,央行行长易纲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曾表示,2018年以来一共降准14次,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近15%降到了不到8%,下调幅度超过7个百分点。他指出:“虽然存准率不像过去那么高,但是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可以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本次降准或与MLF存量超过5万亿元有关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降准应该与MLF存量超过5万亿元有关。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本次宽幅超额续作落地后,短期内降准预期兑现的可能性走低,但仍需关注MLF存量走高触发降准置换MLF的可能性。2018年与2021年,随着MLF存量规模走高,尽管当年经济并未面临显著的衰退压力,央行仍然选择了降准置换MLF的方式。2018年4月和10月的降准置换触发点在于前一个月MLF存量达到4.9万亿元以上,而2021年7月和12月降准置换MLF则对应前一个月MLF存量达到了5万亿元以上。
由此可见,央行降准置换MLF的条件之一是MLF存量突破5万亿元。截至2023年3月,MLF存量已达到了51090亿元,客观上可能存在触发降准置换MLF的可能性;考虑到2021年MLF存量连续6个月高于5万亿元,中信证券研报认为降准置换的时点尚不能确定,但昨日央行的决定表明,这个时点已经定在了3月27日。
方正证券此前也认为,短期来看,央行加量续作MLF,对降准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央行降准的可能性降低。但是降准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因为,MLF不能完全等同于降准。MLF资金成本比降准要高,虽然加量投放,但是价格偏“贵”,如果全部靠MLF来投放基础货币,则不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此次降准可能促使LPR进一步下行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认为,央行降准会释放流动性,但当前银行实际上并不缺流动性,所以此次降准可能会促使LPR进一步下行。当前银行系统资金比较充沛,供过于求的货币量会促使资金价格下行,也就是利率下行,进而传导到实体经济。预期楼市表现温和,实体企业将因此受益。
盘和林认为,股市当前流动性比较充沛,25个基点的降准并不会给市场带来太大的波动。他指出,此次降准可能也是为了预防海外风险的传导,前有硅谷银行破产案,后有瑞信的财报被否,当前全球金融局势比较动荡,通过此次降准,预先释放流动性,以保持金融系统流动性合理充裕,是此次降准的最终目的。
文/本报记者 程婕 统筹/余美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