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进入新春后的施工阶段。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飞
3月1日,老工体标志性男女工人“迎宾”雕塑已重回原址。
(资料图片)
2023年,朝阳区消费版图再扩容,全年共有十大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值得关注的是,新工体项目“入选”消费版图。未来这里不仅拥有10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园、3万平方米的湖区,还将新增近20万平方米的特色商业空间,将实现场内场外、地上地下、环湖区域、三里屯区域的业态整合及空间塑造。
未来的新工体将不再仅仅是一座体育场,它更是一个没有围栏和大门的城市公园,市民从工体周边的市政道路轻松步入工体大草坪,健身步道穿过草坪、柏树林、银杏林,延伸至湖区。湖区两岸四季鲜花绽放,一个诗情画意的滨水空间即将焕新亮相。
记者了解到,今年新工体项目加速推进下沉广场配套商业以及外围地上公园建设,继续做好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和商业配套施工收尾,项目将于一季度完成建设及竣工验收。
关注 1
10万平方米城市公园将是开放式的公园
走进新工体项目区域,清灰色外立面的工人体育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绿茵赛场整装待发,看台上环绕着写有“北京国安”的绿色灯条。
作为一座现代场馆,新工体硬件配套、技术创新不在话下,其软件配套,比如景观设计,让这座“硬气”的场馆多了不少柔和的美感。中赫工体景观设计总监姜贯之介绍,新工体的景观设计理念源自璀璨的桂冠,“桂冠代表了光荣和胜利,这正与体育场相契合,‘桂冠’的枝蔓形成我们的道路体系,‘桂冠’上的枝叶形成了各个空间体系,以此实现体育场和周边环境的融合。”
如果将新工体区域进行划分,除体育场外,还有城市公园体系和商业配套体系。按照规划,新工体项目除地上保存足球场一个单体建筑外,其他区域将建设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园和3万平方米的湖区,改造复建完成后的“新工体”,将新增近20万平方米的特色商业空间。
近年来,朝阳区持续推进打造开放式公园,围栏不见了,大门没有了,公园绿地连接市政道路,市民散步、赏景一举两得。未来,新工体10万平方米城市公园也将成为开放式的公园,没有围栏、没有大门,这里将成为市民、游客的休闲地,更是周边居民的后花园。姜贯之说:“我们希望全年龄段的朋友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空间,比如说我们有1万平方米的庆典草坪,我们非常欢迎大家走到草坪,希望所有市民朋友能够参与进来。”
工人体育场北门是老球迷最熟悉的入场大门,曾经这里设置有围栏和大门,而未来的新工体将舍弃大门,仅用四个大立柱象征性地区分城市道路和体育场区域,这也是它与传统体育场最大的不同,新工体将更加便利市民、游客走进体育场,感受运动的激情。
关注 2
老图纸上的花灯将在新工体呈现
新工体虽“新”,但却保留着浓郁的“老”味道。
北门外的广场上,老工体标志性的男女工人“迎宾”雕塑已重回原址。此外还有8组雕塑将在工体区域一一落位回归。“我们使用3D技术复原雕塑原貌,在制作工作中使用了新工艺,比如说运用了白色水泥,雕塑的内部支撑是镀锌钢管,保证历经岁月也不会生锈。”姜贯之说。在新工艺的加持下,雕塑的艺术性得以完美呈现,颜色温和自然、线条流畅而具有蓬勃的张力。
如果说那一组组精美绝伦的雕塑是老工体的象征之一,那么未来,新工体还将有崭新的花灯雕塑与市民见面。这些花灯同样大有来头。“我们查阅了老工体的大量设计图纸,发现前辈们在这里曾经设计过花灯,但在老工体中似乎并没有体现。”姜贯之认为,既然图纸里有,现在的技术也完全能够实现,那么就应该恢复设计师前辈们的意图,“这是我们特别希望做到的事情。”
从当年的设计图纸来看,花灯整体呈奖杯状,高度约有1.8米,矗立在高约8米的基座上。为了完美地呈现花灯的风采,施工人员运用了铜制材料和云母石材料,铜质地坚固,而云母石则可以让花灯在夜间亮灯时通体透光,让花灯与寂静的夜晚交相辉映。
“老味道”不仅仅是雕塑的回归,更体现在新工体景观的各个细节。从北门进入工人体育场,体育场外墙上24号看台的标志非常醒目。24号看台也被称为“死忠”球迷看台,是北京国安球迷最熟悉的区域,大家看到“24”便有了“回家”的感觉,这里也将成为新工体新的打卡点。
顺着24号看台一路西行,西门广场附近十多株柏树长势繁茂,它们同样是工体的“老人儿”,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在新工体项目中,作为老工体的重要元素,所有老树毫发无损地保留在原地生长。为了让老树与新景更加和谐,工程人员还引入了银杏等多种树种,准备将它们补植到工体的各个景观中。姜贯之告诉记者:“使馆区域的银杏大道深受市民喜欢,那么未来,新工体的银杏林肯定也会吸引市民的目光。从使馆区域到新工体,将呈现有视觉连续性的银杏林景观。”
关注 3
湖区将成“蓄水盆” 具备雨水调蓄功能
按照规划,新工体项目将新增近20万平方米的特色商业空间,它们将与城市公园形成联动。姜贯之介绍,未来新工体区域将建设环体育场的跑道以及环湖步道,长度各约1公里。为了让市民更好地在步道、跑道上感受运动的乐趣,商业配套服务计划涵盖餐饮、小件寄存等方面,“市民朋友在工体健完身,可以很方便地就餐、买水、买饮料,商业服务将与城市公园无缝衔接。”
作为城市商业景观的一部分,新工体计划打造600平方米的旱喷广场,这也将成为北京面积最大的旱喷广场。同时,新工体在施工过程中还预留了滑板公园的配套设施。
在新工体南侧,3万平方米的湖区将焕新亮相。与老工体那些标志性建筑、雕塑不同,南侧的湖区曾经是“小透明”,它是老工体建设时挖出来的人工湖。虽说是湖区,但是当时景观效果并不突出。现在,在新工体项目中,湖区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姜贯之介绍说:“改造湖区的第一步是清淤,把湖底的污物清理出来,这是保证水质的基础,此外,我们还要完成周边环境整治,整体的泊岸也做了改造。”不久后,新工体湖区将美起来,岸边将种上水生植物,它们不仅能净化水面,还能保证四季有花,湖区将真正成为亲水空间。
此外,湖区还是新工体的“蓄水盆”,具备雨水调蓄功能。姜贯之举例说,西广场、南广场的雨水,以及体育场罩棚上的雨水,都将通过管道排到湖区,当湖区水达到高水位后,其东、西两侧的闸口将会打开,将雨水排入上游的东护城河以及下游的二道沟,以此实现雨水调蓄功能。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