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张宇
秋末冬初,天干物燥,加之因疫情防控需求居家市民增多,用火用电量上升,尤其是对于老旧居民小区,消防安全不容忽视。11月25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多部门针对老旧小区进行安全检查。在“大屋脊筒子楼”集中的展览路街道,消防监督员回访了经过改造后的中国地质科学院野外楼、老综合楼两座曾经隐患重重的“筒子楼”。
据了解,中国地质科学院野外楼、老综合楼是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砖混建筑,是典型的“筒子楼”——一条长长的走廊串联着两侧的单间。其中住户隶属单位复杂,楼道内私搭乱建等问题突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以前的野外楼和老综合楼,大部分住户在楼道内长期用液化气罐做饭,油烟随意排放;生活杂物等可燃物任意堆放,私搭乱建严重堵塞逃生通道;公共电路老化超负荷运行,消防设施年久失修……
据介绍,今年6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对接属地展览路街道及公安、消防等执法部门,启动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仅用4个月的时间,分步完成了野外楼、老综合楼共用厨房建设、楼内私搭乱建拆除、老化管线更换、消防设施恢复、公共卫生间整修、屋面防水重做及杂物清除等工作,解决了住户关心的“痛点”“堵点”问题,惠及162户居民。
“提示居民朋友,室内通道禁止停放电动自行车。”记者一进老综合楼的小院就听到了消防安全提示的广播。接着往里走,可见楼下新建的两个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柜,据悉,里面还设置了自动灭火功能,安全性十足。
走进楼内,墙面粉刷洁白,楼道铺设了干净明亮的地板。抬头看,各类管线有序排列,应急照明、监控摄像头、逃生指示标志一应俱全。
公共厨房内,每个灶台都配有电磁炉和油烟机,消除了此前明火做饭的隐患。据介绍,专项整治行动启动前,中国地质科学院与有关单位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并协调腾退出15间房屋用于改建共用厨房,以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之前太乱了,总觉得住着不安全,现在觉得很安心。”住户鲍大妈说。
据悉,野外楼、老综合楼安全隐患整治,是展览路街道“筒子楼”安全改造第一家,后续将作为示范样板进行宣传推广。
回访结束后,消防监督员又来到百万庄社区,联合街道工作人员清理楼道堆放的杂物,并敲门入户,提示居民冬季防火的安全常识,现场测试居民家中独立感烟报警器是否完好有效。此外,在百万庄小型消防站,消防救援人员还向周边居民演示了油锅起火的处置方法,以及“小太阳”取暖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