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协办的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高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国网浙江电力已提出构想——建设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到2030年,率先在浙江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
那么这个高弹性电网对于普通用电居民来说究竟是怎么个“弹”法呢?
今夏,浙江用电负荷七破新高,国网浙江电力组织实施了电网企业建平台、政府给资金补贴的“百万用户参与、百万千瓦响应”需求响应行动,广泛发动工业企业、商业楼宇、大数据中心和居民用户等,在用电高峰“让电”、低谷“用电”。
9月下旬,杭州余杭和睦村附近企业用电增加,一连数日,附近变压器接近供电能力上限。9月24日,当地供电公司果断向用户发出“让电”邀约。上午10点,和睦村村民姚志高通过“网上国网”APP响应邀约,关闭热水器、洗衣机和烧水壶1个小时,让电2千瓦时,事后还收获了12元补贴红包。据统计,周围12个小区的920户居民响应了这次邀约,共让出1500千瓦负荷空间,避免了一次潜在的电网运行风险。
今年夏天除了居民用户有了用电新体验 ,企业也纷纷收到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的需求侧响应“邀约红包”。
浙江用电存在峰谷差大,且尖峰时间短的特点。2019年,浙江最大峰谷差达3436万千瓦,而统调尖峰负荷95%以上累计时间为27小时。为了一年中的27小时尖峰用电,就需要数台百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和相关配套设施给予保障,但这些设施的利用率不足。如果能把负荷侧资源唤醒,把尖峰时刻的用电需求“腾挪”到低谷时段,拉平负荷曲线,降负荷而不少用电,电网的利用效率将大大提高。
目前,国网浙江电力初步完成了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的概念设计和框架体系构建,制定了弹性指数、效能指数、互联指数三大维度指数构成的高弹性电网发展指标体系。(本报记者 张颖 通讯员 徐俊钐)